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地方性、应用型需求为导向,适应南京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从事物联网相关行业软硬件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培养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包括:
1.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熟悉物联网行业领域的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能正确评价所设计的物联网工程对象和从事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活动对文化、健康、安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及物联网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解决过程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能力。
3.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展现独立工作、团队协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能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持续跟踪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规范,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实践中,在物联网相关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主干课程
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物联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操作系统、离散数学、嵌入式系统、计算思维与Pytho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
专业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坚持以地方性、应用型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南京区域经济与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善于分析解决本领域主要问题。现有师资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9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近40%,主持(在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企业科技副总项目及横向项目若干,这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展科教融汇提供了有力支撑。物联网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指导学生获江苏省毕业设计二等奖、三等奖若干项。专业发展注重以赛代练、以项目代练,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奖近150项,获奖人次达400余人次,其中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为我校多项赛事参赛以来最好成绩。
就业去向
本专业一直保持高就业率,主要去向包括各通信中心、各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物联网相关软、硬件开发公司等企业,从事物联网工程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等工作,为工业、农业、医学、交通、物流等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
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
车联网
车联网
实验室
实验室
实验室
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